「躺平」對社會也具有積極意義 文:文武

一篇《躺平即是正義》的網文在內地爆紅,既引來大量的批評,同時也引起不少共鳴。「躺平」倒底是一種「消極」的生活取態,還是以「消極」對畸形社會價值觀的反抗?

《躺平即是正義》是網名為「好心的旅行家」發表的一篇文章,他在文中表示,自己已經2年沒有工作,「都在玩沒有覺得哪裏不對」;一天只吃兩頓飯,甚麼也不什麼都不幹;每月僅消費200元人民幣;心情好時去橫店(影視城)當臨時演員「換種方式躺」;不考慮社會強加於人的諸如結婚生子、買車買樓要求等。

這篇網文發表後引起一些共鳴,有內地網媒發起一項網上調查,結果有43%的人,選擇「我累了,堅決躺平」,有32.2%的人想「偶爾躺躺」。「躺平」一詞也成為網絡上熱搜詞。

從「好心的旅行家」的文章中可以看得出,「躺平」其實是作者的一種生存態度,是對現時內地社會過度追求高薪厚職的成功感,過度追求豪宅、名車的富裕感的反叛,將生存的物質需求降至最低,將對名利的欲望降至最低,從而選擇一種最簡樸的生活方式。

「躺平」能夠一夜之間爆紅,成為內地網絡熱議的詞語,更加成為外界對內地社會和青年發展的一個觀察點,顯見其確實能夠反映內地社會的一些現實情況,代表着內地一部分青年人的心理。
除了官方媒體引領的輿論主旋律之外,網絡對人們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的影響越來越大。在內地,社交媒體早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在社交媒體上流傳着的是海量的顯富、顯貴,追求奢華生活的短視頻和信息,而現實生活中則已形成期望年青人能有高薪厚職,能買豪宅、買名車,結婚生子,大富大貴的期望。相親必然先問開甚麼車?有幾層樓?月收入多少?

這些逐步形成的社會思維模式和價值觀,無疑讓許多年青人感到生活的壓力,讓人感覺到生存的意義就是一輩子只追求鋼筋水泥和傳統的幸福家庭,這確實讓一部分人感到活得很累,但這些勞累和付出,又似乎並不是自己所求所想,只為了滿足周邊人對自己的期望,和社會上的某些「標準」。

年青人從來就具有反叛精神,在「躺平」爆紅之前,網絡上早就出現大量惡搞的短片,嘲諷這些只追求物質的畸形價值值。而「躺平」則是將這種反叛引至一個新的境界,不僅僅是嗤之以鼻的藐視,更加以「躺平」的生活取態取代之。

從這個角度去觀察,「躺平」其實並不能簡單地將其視為一種「消極」,只是以消極的「躺平」對抗被社會嚴重扭曲的價值觀。追求簡樸的生活本身並不是甚麼過錯,不按社會世俗方式去追求高薪厚職、名利和富貴,也不能說就對社會沒有貢獻,「躺平」也不能簡單地視為「懶」,只是不希望自己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活得太累。

被扭曲的社會價值觀和某些規範走得過於極端,是會對人帶來極大的傷害。魯迅就曾經以奉行封建禮教的社會說成是「人吃人」的社會。「躺平」是以一種極端的方式,喚醒社會留意社會價值觀的發展狀況和形態,從這方面看,「躺平」也是有積極的社會意義。社會與其因為「躺平」而對這部分年青人加以批判,倒不如認真反省一下,社會的價值觀是否已經出現問題?

「躺平」現象不僅在內地存在,有人已經揭示,其實這是一種全世界都存在的現象,在日本有尼特族和飛特族,過着低欲望的生活模式,在香港也有「佛系」、「廢青」。這反映出「躺平」也有其普遍性。

青年人熱捧「躺平」,社會應該怎樣對待?批判,以及繼續用傳統的方式束縛青年,未必會帶來良好的效果,反而應該思考如何創造更好的環境,讓年青可以多元發展,在物質和名利之外,能夠找到更多元的發展空間,可以擺脫居住困難,向上流困難的束縛,實現自己的價值和理想。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